任何军事行动,背后都是科技在支撑,如果科技达不到,一切都是妄想,中原王朝的统治并不是不想海外发展,在元朝的时候,组织过两次远征,全军覆没了。
海上作战基本没有退路,陆地上打不过对方,还可以往回跑,古代渡海作战,如果没有洋流、季风等因素,基本要被困好几个月的时间,在这个时间内,抵抗疾病、确保补给是最重要的问题,而不是兵力。
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,面向亚洲大陆方向,几乎没有平原,中原军队善于打阵地战,几万以上的兵力在小岛上展开都是非常困难的,如果让士兵筑寨自守,一呆就是大半年,思乡情重,会很快丧失战斗意志。
中原王朝本土要抵达日本岛,最近的距离也超过了1000公里(直线),如果借道朝鲜,也有几百公里的航程。这对于没有机械动力的古代航船来说,是一个天大的麻烦。
咱们看看欧洲,英吉利海峡最狭窄的地方,只有34公里,小帆船都可以过去,直布罗陀海峡,只有14公里,希腊与意大利半岛之间的海峡,也只有百来公里,与其相比,中原大陆到日本的距离,是这些海峡的数倍到数十倍,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。这就是为啥子英国本土,经常被欧洲大陆人蹂躏的原因,比如古罗马的凯撒、法国的诺曼底公爵等,乘着几艘小船就可以横渡海峡,进行攻伐了。
古代地中海范围的所谓海战,也只是在近海海域进行,基本没有考虑直接跨越地中海的,这还是内海状态,日本周边海域,那是
洋
,不可同日而语。
在明朝之前,日本想直接抵达中原王朝,航海都是靠信仰,是用生命去博取成功率,当年遣唐使从日本本土出发,抵达唐朝国土,成功率不会超过5成。而从大唐出发到日本的鉴真和尚,先后奋斗了6次,除了一次因为地方管理未成行,其中有4次与死神插肩而过,最后抵达日本,也几乎靠的是信念。
中原王朝,是一个陆权主义国家,对海外开拓,向来不十分积极,要知道,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,能够管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无数的州、道、府、县,已经是管理上的极限了,因为王朝要确保一方土地、人民的安全问题,这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,通常是要在重要省份驻扎大量的常备军,形成武力辐射,才能确保边境安全、贸易畅通。
而边疆地区,粮食产量往往不如黄淮、长江中下游一带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搬运,这就是朝廷的兵部、户部、漕运、盐运等部门操心的事,对外征伐已经力不从心了。除非是遇到外族入侵、边疆叛乱,才会大起刀兵,出兵10万(征战部队),就会对朝廷的根本产生动摇。
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日本诸岛,派几万部队出去,基本如同打酱油,毫无胜算,因为武器不存在代差,无法形成碾压态势。元朝初期就先后派了两批大军,已经实现登陆日本岛,最后由于后勤、海况、武装抵抗等原因,基本全军覆没。这两次出征,几乎调动了中原地区几年的国民产出以及上百万的后勤人员。要知道,后勤人员也要吃饭的好吧。
明朝永乐年间的“郑和下西洋”,规模庞大,人员众多,其航线基本也是控制在距离海岸线数十海里范围内,也不敢深入到大洋中心,以这支船队去进攻日本,也没太大的获胜希望。
明朝与朝鲜配合,当年倒是在半岛南端,与日本的丰臣秀吉的部队展开厮杀,明朝海军一度将日本海军打得找不到北,就这样,明朝也没有直接派兵去攻打日本,军费开支实在太庞大了。他们情愿去北上干蒙古鞑靼。
严格意义上来讲,中原王朝,在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之前,基本不存在大规模的海军,听名字就知道,叫做
“水师”
,也只是勉强可以在大陆架附近溜达。郑成功渡海收复台湾岛,清朝康熙收复台湾,也只是水师前出200多海里而已。
而当清朝的北洋水师初具规模的时候,日本也成立了几乎对等的海军力量(联合舰队),这时候,武力的天平,早已经向着日本倾斜了。
再说了,就算打下了日本,也得派兵驻守,这种孤悬海外上千公里的领土,发生动乱、反叛、重大灾难,等消息传到朝廷,基本上过去大半年了,您中原王朝是派兵还是不派兵?这种打下来却管不了的领土,会徒耗国家财政。统治者心中有一本账的。
因此,日本才能够长期在强大的中原王朝附近得瑟。
明朝北洋水师日本王朝日本岛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Powered by 女子世界杯2020直播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